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 助力高质量创新发展
省市场监管局
保护知识产权是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2018年机构改革对知识产权执法体制作出调整,将包括商标、***等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执法职责统一交由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承担。全省各地自启动实施机构改革以来,人员陆续到位,工作顺利开展,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得到明显加强。
一、全方位实行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大力推行“严保护”,依法严惩侵害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全省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查办和公示一批典型的侵害知识产权案件,向社会宣示市场监管部门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决心,让社会看到市场监管部门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作为。二是统筹协调“大保护”,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构建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等多位一体的大保护格局。三是精准发力“快保护”,对受理的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投诉举报,要建立***协同的处置机制,做到快速维权、快速解决纠纷、快速查办案件线索。四是一视同仁“同保护”,依法推动中外企业、大中小型企业等各种主体之间的平等保护。
二、完善执法机制,发挥知识产权综合执法效应
大力抓好“双打”工作,按照全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求,在“双打”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下,加大对互联网、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进出口环节等***领域开展执法,严厉打击制假源头、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突出问题。大力抓好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着力加强对电子商务领域、***商品交易市场、外商投资领域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商标、***、地理标志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强内部衔接。当前,知识产权执法已经成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充分发挥“打通贯通融通”的体制优势,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与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业务的衔接,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各地协调公安、法院、海关等横向部门建立案件会商等联系机制,对执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案件通过集体会商、案件研讨等形式明晰案件查办思路,推动案件查办进程。三是加强区域联动。探索建立跨区域线索通报、证据移转、案件协查、联合办案等制度,完善线索发现、源头追溯、属地查处机制,对侵权假冒商品的产供销形成全链条打击,有效解决区域执法带来的碎片化问题。
三、狠抓案件查办,提高知识产权执法威慑力
查办案件是市场监管的“尖刀”,也是执法稽查的核心。机构改革后,办案工作主要由市、县(区)局承担,各设区市局通过加强对县(区)局执法工作的协调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办案中的难题,充分调动了基层办案的积极性。一是突出违法线索筛查。知识产权执法专 业性强,往往发现难、定性难、查处难。对此,全省市场监管知识产权执法同志善做“有心人”,从新闻事件、交流发言和典型案例中去学习、借鉴、复制。二是突出***领域执法。对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对家纺、玩具、刺绣、陶瓷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商品,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事关民生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电子元器件等大宗出口商品,对电商平台、商品集散地、专 业市场等***领域,保持严管严控态势,对各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要做到露头就打、严惩不怠。三是突出大要案件查办。聚焦群众投诉热点、瞄准社会舆 论焦点,对一些严重侵害企业权益、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要敢于亮剑、严查重处,让违法分子付出沉重代价。
四、规范执法程序,严守依法行政“生命线”
依法行政是执法部门的“生命线”。知识产权执法存在取证难、认定难、主观认定性强等特点,尤其要在执法程序规范上下足功夫。省司法厅出台了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总局出台了《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听证暂行规定》两项规定。当前,知识产权部门的执法职能已经全部划转市场监管部门,涉及知识产权领域的行政处罚事项全部适用以上规定。各地严格贯彻执行我省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总局两个规定,谨遵“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理适当”24字原则,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各项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五、提升执法能力,建设高素质执法“铁军”
一是创新监管手段。针对网络侵权传播快、隐蔽性强的特点,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源头追溯、实时监测、在线识别等多种手段,提高发现侵权假冒案源的能力,提升打击侵权假冒的力度和精准度。二是加大力量配备。各地执法队伍尽可能保持原有知识产权专 业人员的稳定,发挥骨干作用。特别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纠纷频发的区域,充实和加强***行政执法人员配备,确保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有人做、能做好。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强化专家骨干型人才培训,提升执法人员办案技巧和实战水平,努力打造一支精干***、素质过硬的专 业执法队伍。四是解决执法实际问题。落实省市场监管局执法工作会议精神,建立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工作平台(“苏知保”微信程序),程序集成知识产权查询工具、在线专家库交流圈和维 权人信息匹配等功能模块,解决基层知识产权执法遇到的实际困难。建立省、市、县(区)三级知识产权执法微信群,方便全省各地执法人员打假维权联系、异地调查取证协助、案件适用法律讨论,确保知识产权执法人员的稳定性、专 业性。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浓厚氛围
各地借助各类媒体平台,通过举办“3•15”消费宣传日、“4•26”世界知识产权周等大型宣传咨询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召开研讨会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广泛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公开投诉举报联系方式,一方面让广大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了解维权途径、拓宽维权渠道,自觉抵制侵权假冒;另一方面,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知识产权,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形成打击侵权假冒、保护自主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省市场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市场监管知识产权执法情况,并发布“2019年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本文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